登录 | 注册
中华高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高氏论坛 >> 新闻公告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潜公事略续 已阅:2887 / 回复:0(楼主)

27岁后,潜公住入北京进士馆,并参加进士馆开设的“法政进修班”学习,以适应变法的需要(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,即建立“京师大学堂”准备用来取代科举制和翰林院。而1898年建校两年,因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而停办。到1902年复校,1903年由京师大学堂增设“进士馆”,到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)。潜公在“进士馆”进修两年左右肄业后,于29岁前后任翰林院编修,并兼任京师大学堂教习(即教师)。30岁时(时1907年)被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,学习西方数理化等科学知识。回国后在京师大学堂讲授西方文化、历史。1912年清政府退位,翰林沦落草野。1914年潜公离开北京,南游至南京,浮家泛宅,居无定所,12年后到了上海。在上海居10年后,又回到北京。于20年后,即1956年5月在北京去逝,虚岁80整。
自清朝灭亡翰林院解散后,在近50年的时间里,潜公除任过一段时间的江苏省督军公署秘书长外,其谋生方式和其他多数翰林遗老一样,基本上是以卖字为主。因为,从进士中选拔翰林,主要以书法好为标准。皇宫里装饰的笔墨作品绝大多数出自翰林之手(故宫中亦悬挂过潜公所书楹联)。清朝灭亡后,翰林墨宝便转向民间。只要是翰林手笔,其字价要高于著名书法家数倍以上。所以,单靠这一笔收入,维持中等生活并不困难。他们主要靠专做书画生意的中介商家经营,如天津的荣宝斋等。当时,在上海、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,做这种生意的商家比较集中,所以翰林遗老也多在这三个城市定居。
潜公是天津最后一位翰林,自幼爱作诗文,后半生多在吟咏唱和中度过(公之胞姐高毓沄也以诗名播乡里,著有《香草美人百咏》一卷;《消夏室杂咏》二卷)。曾于上海集会于“海上瀛洲会”,会址便设在潜公住所。在北京除继续活动于诗社,还组建了“国学书院”,并与友人创办了《国学书院丛刊》,刊发了大量研讨国学的论文(上世纪90年代,台湾重新出版了《国学书院丛刊》合订本)。潜公书法精深、独到。定居北京时,其书法多为天津荣宝斋收购,荣宝斋曾出过潜公书扇面。新中国成立后,夏衍任文化部副部长时,曾对潜公书法大加赞赏。文化部还把将要颁发的奖状,交由潜公书写。潜公虽自得中入京以后,萍踪于外,但始终不忘故里,曾在静海留下不少墨宝。如为静海县城文庙题写过“大成殿”;为唐官屯文昌阁题写过“文教昌明”;为沧州高家公馆题写过“光禄大夫第”匾额,等等。其中,唯“大成殿”匾额没有署名,并告诫后人题写“大成殿”匾额不可署名。1929年至1934年,潜公还曾应邀任《静海县志》总纂。
潜公一生勤奋博学,除通晓经史子集、医卜星相及甲骨文、钟鼎文等国学外,还兼通数理化等西学,且著述颇丰,主要有《潜子文钞》四卷、《潜子骈体文钞》四卷、《潜子诗钞》十六卷、《微波词》一卷、《春秋大事表补》二卷(前文已提及,此书被北京图书馆收藏)、《读〈左传〉随笔》一卷、《共和诗》一卷、《清诗三百首上编》六卷、《投笔集笺》二卷、《砚北小品》一卷、《潜庵辑古佚书》十二卷等。另据消息载,2000年台湾学术界,将已发表过的潜公著作全部重印出版。所以,在《潜子骈体文钞》的序言中称潜公:“吏隐江介不废著书,铅椠为命,穷搜二酉之藏,缥缇等身,径比六丁之勇。”

作者:gaolixian (2012/4/10 16:24:01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高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97.7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高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